网站建设栏目是不是越多越好的呢?
栏目越多≠越好,关键在“恰如其分”
一、先抛个问题
当你打开一个导航菜单,下拉框里密密麻麻几十个选项——是惊喜,还是头疼?栏目数量并非“多多益善”,它更像药剂配方:剂量合适才能治病,过量反成负担。
二、栏目多带来的五点好处
优点 | 说明 |
---|---|
信息覆盖广 | 细分主题,有助于搜索引擎抓取长尾关键词 |
层级更清晰 | 每个主题单独成页,用户能快速定位需求 |
品牌专业度 | 行业知识面铺得开,显得“什么都懂” |
内容扩容空间 | 未来新增产品或活动可直接挂在现有节点 |
营销触点增加 | 不同栏目可植入差异化 Call-to-Action,提高转化机会 |
三、栏目过多隐藏的四大风险
决策疲劳
选项越多,用户越犹豫,跳出率上升。信息稀释
重点被淹没,核心卖点难聚焦。维护成本飙升
多一个栏目就多一份内容更新责任,资源有限时容易“荒废角落”。移动端体验糟糕
小屏下长列表易导致滚动过度,点击误触率高。
四、判断“该增还是该减”的三把尺
尺子 | 核心问题 | 判定原则 |
---|---|---|
用户价值 | 这个栏目解决谁的什么痛点? | 如无法一句话说清,就应合并或删减 |
流量权重 | 过去 90 天页面访客 / 转化率 | 低流量 + 低转化 → 候选淘汰 |
维护能耗 | 团队是否具备定期更新的能力? | 若每月更新不到一次,考虑下线或合并 |
五、栏目规划的“三层结构”模型
核心层(1–3 个)
直接承载业务目标:如“产品”“解决方案”“价格”。
支撑层(3–5 个)
扩展信息与信任要素:如“案例”“博客”“关于我们”。
延伸层(按需上线)
临时活动、招聘、社区等,可独立落地页或子域,淡季隐藏。
六、实操建议
先“小骨架”后“加肌肉”:用最少栏目首发,基于数据再扩充。
面包屑 + 站内搜索:栏目收缩后,靠搜索和层级导航防止信息埋没。
双路径设计:移动端用折叠式汉堡菜单,桌面端保留顶部导航,避免双端冲突。
季度复盘:每 3 个月查看各栏目 PV、停留时长、转化,决策增删。
七、一句话结论
栏目多少并无绝对标准——能让用户三步内找到答案、并且团队养得起的数量,就是最好的数量。与其追求“看上去很丰富”,不如回归“用起来最顺手”。